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曾听过,中大这穿越时空的回响

旧物叙时光的 中山大学
2024-12-03


SYSU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在这座百年名校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都有动人的故事可以诉说

今年,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

百年校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宣传部等

特联合推出“中大风物”栏目

带你一览世纪中大百年风华


曾有一个古老的声音
如时间的使者徜徉于康乐园的上空敦促学子们奋发向学

金声玉振 余音袅袅

今天一起打开《中大风物》第三期

开启历史的留声机

聆听中大岁月中的三段回响








01.惺亭的清代铁钟






照片来源:耶鲁大学数字馆藏 / 文管部


1928年建成的惺亭

又名烈士钟亭

“惺社”毕业生捐资所建

以示报本思源

并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


落成时

亭内高悬一口清代铁钟

钟身刻有“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并铸有青龙、朱雀、鲤鱼卷云、海浪等纹饰

另有小字楷书铭文

讲述铸造的来龙去脉


惺亭的清代铁钟

出处:《情境重构:康乐园展藏的明清铁钟研究》


考证铭文可知

铁钟造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

由南海县知县彭人傑监造

原供奉于广州越秀山三元宫关帝庙中

后移入康乐园

该铁钟既能演奏庄重肃穆的正声乐

亦能奏出“既和且平”的中声乐

预示着社会和谐,海宇清宁


铁钟铭文

出处:《情境重构:康乐园展藏的明清铁钟研究》


惺亭位于校园中心位置

即东西南北两条轴线的交汇处

据传当年上课以撞此钟为号

钟声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敲打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激励着学子们孜孜向学

涤荡着学子们的家国情怀



如今铁钟已锈迹斑驳

钟声亦不再响起

但这一亭一钟

已成为校园的文化象征

深深刻在中大的血脉里




02.格兰堂的石英钟


照片来源:耶鲁大学数字馆藏 / 文管部


格兰堂又名“大钟楼”为中式单檐庑殿式建筑建有重檐八角攒尖顶式钟楼故而得名格兰堂本为二层建筑20世纪60年代初因楼顶破损学校在保持原建筑风格上加建了一层将原木制屋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钟楼亦改为单檐八角攒尖顶

历史照片及图纸中的钟楼

提供:档案馆


据中大校刊记载

最早的大钟是美国制造的机械钟

由两部分机械组成

一部分是走时钟

钟楼四面的钟面显示时间

另一部分是鸣钟

撞击挂钟来报时,声清韵越
“提撕作息 厥功伟马”

后因年久失修,不可使用

广大师生思之惜之


美国机械钟鸣钟部件

来源:文管部 拍摄


校方于1985年重新置办

由香港通城(远东)有限公司订制

日本精工石英韵律报时钟系统一套

由澳门知名人士梁尧琚先生出资购赠

作为中大60周年的贺礼




格兰堂石英钟近照

来源:文管部 拍摄






碑记《钟楼小记》
来源:文管部 拍摄


该石英钟设计新颖

全套系统由电脑控制

除报时外,还有扩音传话等功能

最初响钟节奏为

每天早上六点开始,晚上十点停止

钟楼晚上六点还会亮灯

至凌晨六点自动灭灯

整套系统极为先进

新钟置办完工后

学校还举办了落成典礼



大钟楼落成典礼报道

出处:《中山大学》校刊第七十七


格兰堂自落成以来

主要作为学校行政办公使用

直至新行政大楼中山楼建成

原使用单位迁出后

一度作为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等办公场所

“大钟楼”的钟声是老一辈师友的集体回忆



如今石英钟已不再运转

格兰堂已改作校史馆

学校隆重其事购置了新的机械钟

期待着新钟声于百年华诞之际再次响起




03.陈寅恪故居的摇铃



照片来源:耶鲁大学数字馆藏 / 文管部


格兰堂的正对面是麻金墨屋一号

1953年夏至1969年春

陈寅恪教授居于此楼二楼

此楼现已辟为陈寅恪故居



陈寅恪教授学贯中西,文史兼通

在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据学

文化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

均取得斐然成就

经历半生颠沛流离

晚年定居康乐园教书育人

著书立说完成《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等著述


陈寅恪文集(之四、五、七)

提供:图书馆陈寅恪专藏


故居二楼南面向阳的走廊

是教授日常办公之所

东面辟为书房兼工作室

西面摆放着课桌椅

当时他每周上两次课

为历史系高年级学生讲授

《两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

学生来了后

等助手黄萱摇铃示意

教授便穿着长衫拄着拐杖

走到藤椅前坐下授课


二楼走廊东面书房兼工作室

来源:文管部 拍摄

二楼走廊西面课桌椅

来源:文管部 拍摄


据说陈寅恪授课有“三不讲”

书上有的不讲

别人讲过的不讲

自己讲过的不讲

因此每次备课都特别花功夫

来听课的除了学生还有其他教师


陈寅恪教授在走廊授课

提供:图书馆


“士之读书治学

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真理因得以发扬”

如今摇铃和课桌椅依然安放在走廊里

它们见证了故居的风雨岁月

也守护着先生读书治学之精神


时光流转近百年

这三段声音已消逝在历史中

但他们始终回响在中大人心中

历久弥新 催人奋进






番外

谜之大钟重现


撰写本篇推送之际,小编在考证格兰堂钟楼时疑问重重,有说是美国机械钟,亦有说是敲钟,由于缺乏照片和实物佐证,一直悬而未解。

恰巧学校工会前来洽谈工作,提及其办公楼楼梯密室发现一口挂钟,尚不知其来源与用途,并向小编展示了照片。小编马上联想到了格兰堂的大钟,火速赶往现场查看,并根据钟身铭文初步推断该钟为康乐园旧物,并确认了捐赠人为高利士先生(J. Ackerman Coles)。经过进一步考证,该捐赠人与格兰堂钟楼的捐赠者同为一人。高利士先生一生热衷于慈善事业,不仅捐赠了康乐园里的格兰堂大钟,还捐赠了华西协和大学的钟楼,同样配备了美式机械钟。再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和比对钟楼的照片,小编发现两口大钟形制、运作原理近乎一致。所有的谜题一瞬间都解开了,美国机械钟分为走钟和鸣钟两部分,这口重现的大钟应为格兰堂钟楼最初的美国机械钟的鸣钟部件。诚如标题“穿越时空的回响”,这口尘封已久的大钟仿佛听到了我们的召唤,重现身影,成为本期推送最好的注脚。







 参考文献   


1.李宁利.情境重构:康乐园展藏的明清铁钟研究[J].博物院,2021(6):90-98.

2.《中山大学》校报1985年第七十三期、第七十七期.

3.李庆双,崔秦睿编著.雕塑上的中山大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0.








“我与中大官微共成长”

快来说出你的故事


2014年6月23日

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发布第一条推送

此后10年

中大官微用一个个精彩作品

陪伴无数人成长

将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大

展现在大家面前


时光荏苒

今年,中大将迎来百岁生日

 中大官微也将迎来10岁生日

10年间,改变的不止是我们

也有你

也许是某篇推送激励了你

也许是某句留言引发你共鸣

也许是通过我们结识了新朋友

也许是我们陪伴你度过了某些特别时刻


值此之际

我们想向大家征集

你与中大官微的故事


投稿方式

qiuqm5@mail.sysu.edu.cn


投稿说明

内容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完整讲述的故事,也可以是简洁的线索(我们来后续采访挖掘~)。如有相关照片,欢迎一并投递高清原图。

投稿时请留下你的称呼,以及有效的联系方式。

投稿即意味着允许“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使用你投递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

活动解释权归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所有。


我们期待着你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十年的温暖与感动

共同书写中大官微的下一个十年篇章!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中大风物 专栏

▼一份161年前的马克思的手稿,珍藏在中大……

▼@全体中大人,请把你的故事讲给我听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特别鸣谢:中山大学工会

统筹、策划: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文案:何韵

摄影:何韵 李子兴 黄润轩

排版:周怡昕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